历史沿革创立初期(1817-19 世纪末)纽约科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 1817 年,其前身是纽约市自然历史学院(Lyc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the City of New York)。这一时期的美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纽约作为新兴城市,科学研究与教育机构相对匮乏。学院的创立源于一群热爱自然科学的纽约市民的共同愿景,他们希望建立一个能够促进科学知识传播与研究的平台。早期的纽约市自然历史学院主要关注地质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标本收集活动,逐渐成为纽约科学界的重要聚集地。1823 年,学院获得纽约州议会的正式特许状,标志着其作为一个正式学术机构的地位得到确立。发展转型期(20 世纪初 - 20 世纪中叶)进入 20 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纽约市自然历史学院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变革。1908 年,学院更名为 "纽约科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这一更名反映了学院从单一自然科学领域向更广泛科学范畴的拓展。20 世纪上半叶,纽约科学院积极适应现代科学研究的需求,不仅扩大了学科覆盖范围,还开始注重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学院积极参与军事科研和公共卫生研究,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院的科学家们在抗生素研发、航空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战后扩张期(20 世纪中叶 - 20 世纪末)二战后,纽约科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46 年,学院迁至纽约市曼哈顿中城的新址,为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空间。这一时期,学院开始建立国际联系,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参与,逐渐成为连接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的重要桥梁。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纽约科学院在环境科学、城市研究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项目。1983 年,学院率先关注艾滋病危机,组织了一系列跨学科研讨会,为艾滋病研究和防治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一时期,学院还积极推动科学教育,特别是针对纽约市公立学校的科学普及项目,为培养下一代科学人才做出了贡献。现代创新期(21 世纪至今)进入 21 世纪,纽约科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07 年,学院与布拉瓦特尼克家族基金会 (Blavatnik Family Foundation) 合作设立了 "布拉瓦特尼克青年科学家奖"(Blavatnik Awards for Young Scientists),这一奖项迅速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奖项之一。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纽约科学院迅速响应,成立了 "国际科学储备"(International Science Reserve),动员全球科学家共同应对疫情等跨国危机。这一举措展现了学院在全球科学治理中的领导作用。2024 年 11 月,学院宣布任命社会心理学家、情绪智力领域的早期开拓者彼得・萨洛维 (Peter Salovey) 博士为董事会主席,进一步强化了学院在跨学科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的战略方向。到 2025 年,纽约科学院已发展成为一个在 140 多个国家拥有影响力的全球科学组织,其成员包括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科学家,以及商业、政府和政策组织的代表。学院的董事会和主席委员会包括 28 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杰出领袖,形成了一个遍布全球的科学网络。组织结构董事会与治理结构纽约科学院采用多元化的治理结构,确保其能够在学术卓越和管理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 (Board of Governors),由来自全球学术界、产业界和公共部门的杰出领袖组成。2025 年,学院董事会迎来了重要变革。2024 年 11 月,社会心理学家、情绪智力领域的早期开拓者彼得・萨洛维 (Peter Salovey) 博士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接替前任主席。萨洛维博士同时担任耶鲁大学第 23 任校长,他的任命反映了学院对跨学科研究和科学应用于社会问题的重视。董事会成员包括 28 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杰出领袖,他们不仅为学院提供战略指导,还利用自身影响力为学院争取资源和支持。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背景确保了学院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环境中保持前瞻性和适应性。此外,学院还设有院长委员会 (President's Council),由全球知名科学家和企业家组成,为学院的科学项目和活动提供专业建议和支持。管理层与执行团队纽约科学院的日常运营由院长办公室和专业执行团队负责。截至 2025 年,学院的院长是尼古拉斯・B・迪尔克斯 (Nicholas B. Dirks) 教授,他同时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 10 任校长。迪尔克斯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长期致力于历史学、人类学领域的研究,他的领导为学院带来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全球视野。学院的管理团队由各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包括科学项目、教育、传播和发展等部门的负责人。其中,卡马拉・穆尔蒂 (Kamala Murthy) 担任传播高级经理,负责学院的公共关系和对外沟通工作。在 2025 年,学院还设有多个专业委员会和工作组,负责特定领域的科学项目和活动。例如,学院的科学顾问委员会由各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组成,为学院的科学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和质量保证。会员体系纽约科学院的会员体系是其连接全球科学社区的重要纽带。截至 2025 年,学院拥有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 20,000 多名会员,包括大学和产业界的研究科学家,以及商业、政府和政策组织的代表。学院的会员分为多个级别,包括普通会员、高级会员、会士和荣誉会员等,不同级别的会员享有不同的权益和参与机会。会员通过参与学院的各种活动和项目,不仅能够拓展专业网络,还能获得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院特别注重会员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致力于建立一个能够反映全球科学社区多样性的会员网络。2025 年,学院继续推进其多元化战略,通过各种举措吸引更多女性科学家、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科学家加入。 国际网络与合作伙伴:科学协作的全球版图纽约科学院通过广泛的国际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了一个跨越学科和地域界限的科学协作平台。学院的国际合作涵盖了学术机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等多个领域。在 2025 年,学院的国际合作网络已扩展到 140 多个国家,从阿富汗到津巴布韦,几乎覆盖全球各个角落。通过与全球各地的科学组织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院能够动员全球科学资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学院的重要合作伙伴包括布拉瓦特尼克家族基金会 (Blavatnik Family Foundation)、塔塔集团 (Tata Group)、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等机构。这些合作伙伴不仅为学院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政策建议等方面与学院开展深度合作。研究领域与科学项目:前沿探索与社会应用的结合核心研究领域:跨学科创新的科学前沿纽约科学院关注广泛的科学领域,特别注重跨学科研究和科学在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学院的核心研究领域包括: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院在神经科学、癌症研究、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项目。2025 年,学院的莱昂・利维神经科学奖学金 (Leon Levy Scholarships in Neuroscience) 继续支持纽约市五个行政区的突破性神经科学研究,为处于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的年轻研究人员提供支持。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关注气候变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等议题。学院的 "弹性沿海社区项目"(Resilient Coastal Communities Project) 与多个合作伙伴合作,确保美国陆军工程兵团运营的该地区首要沿海弹性项目能够覆盖低收入社区。研究人员正在鼓励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如街道级绿色空间和湿地恢复。技术创新与人工智能:学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其他新兴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025 年 5 月,学院举办了 "机器学习研讨会",学术界和产业界专家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和人工智能的更广泛潜力。社会科学与科学政策:学院关注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探索如何通过科学政策和公众参与促进科学进步和社会福祉。学院的 "人工智能与社会奖学金计划"(AI and Society Fellowship Program) 将有前途的年轻研究人员带到学院,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开展精选研究项目。该计划将技术 AI 研究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视角相结合,旨在培养新一代多学科学者,为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未来应用提供信息,造福人类。旗舰科学项目:解决全球挑战的创新平台纽约科学院实施了多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旗舰科学项目,这些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创新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布拉瓦特尼克科学研讨会:2025 年 7 月,由纽约科学院主办的布拉瓦特尼克科学研讨会 (Blavatnik Science Symposium) 汇集了过去和现在的布拉瓦特尼克青年科学家奖得主,进行了两天的跨学科交流和前瞻性讨论,探讨具有现实世界影响的科学。这一活动展示了全球最有前途的年轻科学家的工作,并促进了跨学科合作。国际科学储备: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纽约科学院成立了 "国际科学储备"(International Science Reserve),动员全球科学社区应对跨境复杂危机,如未来的大流行或气候相关灾害。该计划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全球科学家网络,并在危机发生时准备采取行动。塔塔转型奖:该奖项由塔塔集团和纽约科学院联合设立,旨在支持解决印度最大挑战的突破性创新技术。通过认可和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研究的大规模实施,该奖项推动了对印度社会需求和经济竞争力重要的科学学科的有影响力的创新。人工智能与社会奖学金计划:该计划由纽约科学院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实施,将有前途的年轻研究人员带到学院,参与一个精心策划的研究项目。该计划将技术 AI 研究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视角相结合,旨在培养新一代多学科学者,为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未来应用提供信息,造福人类。青少年科学院:该项目通过在线社区向杰出学生介绍 STEM 资源,让他们共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STEM 专业人士在由行业领先公司赞助的 60 天创新挑战期间指导学生团队,这些挑战通过 Launchpad (学院的互动挑战平台) 进行。出版物与学术传播:科学知识的全球共享纽约科学院通过多种渠道传播科学知识,促进全球科学交流。学院出版了多种学术期刊和出版物,包括:《纽约科学院年鉴》(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这是学院的旗舰学术期刊,发表跨学科研究论文、评论和会议记录。2025 年 8 月,《年鉴》发表了关于青少年福祉、微生物组衍生代谢物在物质使用障碍中的作用、胆汁酸对宿主免疫的调节以及基于改进人体姿态估计模型的无人叉车托盘定位算法等研究。《科学在社会》(Science in Society):这是学院的官方博客,发表关于科学与社会互动的文章和评论。2025 年 7 月,该博客发表了关于布拉瓦特尼克科学研讨会的报道,展示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科学家如何通过跨学科交流推动科学进步。《》杂志:该杂志每年出版两次,报道学院及其成员的活动,并以封面故事、人物简介和书籍摘录为特色,阐明科学前沿问题并审视全球科学界面临的挑战。《Convergence》期刊:2025 年 1 月,纽约科学院与 Indigo Research 合作推出了《Convergence》期刊,为人文和 STEAM 领域有抱负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发表自己的作品,涵盖学术研究、论文和观点文章等多种类型。此外,学院还通过其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和新闻稿等渠道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提高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支持。教育与人才培养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纽约科学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为不同阶段的科学人才提供支持,从高中生到独立研究者,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青少年科学院 (Junior Academy):该项目通过在线社区向杰出学生介绍 STEM 资源,让他们共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STEM 专业人士在由行业领先公司赞助的 60 天创新挑战期间指导学生团队,这些挑战通过 Launchpad (学院的互动挑战平台) 进行。该项目由纽约科学院实施,并得到 J. Christopher Stevens 虚拟交流倡议的支持,该倡议是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的项目,由阿斯彭研究所管理。本科生与研究生支持:学院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研究机会、实习和奖学金,帮助他们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功。2025 年,学院继续通过各种奖学金和研究资助计划,支持在纽约市学习和研究的学生。博士后与早期职业研究者:学院的莱昂・利维神经科学奖学金 (Leon Levy Scholarships in Neuroscience) 为处于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的年轻研究人员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发展新思想和新方向,为成为独立神经科学家奠定基础。此外,学院还通过布拉瓦特尼克青年科学家奖等项目股票炒股配资平台,识别和表彰 42 岁以下的杰出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重要推动力。职业发展与领导力培训:学院为早期职业科学家提供职业发展和领导力培训,帮助他们在学术和产业领域取得成功。2025 年,学院继续通过各种研讨会、工作坊和导师计划,帮助科学家发展沟通、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等关键技能。科学教育与公众参与纽约科学院积极推动科学教育和公众参与,通过创新的方式让科学知识走出实验室,进入社区和课堂。STEM 教育项目:学院开发了一系列针对 K-12 学生的 STEM 教育项目,培养下一代科学人才。2025 年 5 月,学院与 MacGillivray Freeman Films 合作,将科学、技术和人体奇观带给纽约市周围的学生。通过 "超人身体:医学奇迹世界" 等项目,学院让学生通过 3D 眼镜观看模拟血液在动脉中流动的过程,生动展示人体的奥秘。科学传播与公众参与:学院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参与。2025 年,学院继续通过公开讲座、研讨会和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介绍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创新挑战与实践学习:学院组织各种创新挑战和实践学习项目,让学生和公众能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25 年,学院的青少年科学院继续通过由行业领先公司赞助的 60 天创新挑战,让学生团队在 STEM 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国际科学教育合作:学院与全球各地的教育机构和组织合作,推广科学教育和创新。2025 年,学院的国际合作网络已扩展到 140 多个国家,通过各种教育项目和活动,促进全球科学教育的发展。跨学科学习与创新纽约科学院特别注重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独特的项目设计,帮助学生和研究者跨越传统学科界限,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跨学科研究项目:学院的多个项目鼓励研究者跨越传统学科界限,探索新的研究方向。2025 年,学院的布拉瓦特尼克科学研讨会汇集了过去和现在的布拉瓦特尼克青年科学家奖得主,进行了两天的跨学科交流和前瞻性讨论,探讨具有现实世界影响的科学。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学院认识到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项目促进两者的融合。例如,在布鲁克林超级基金场地的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进行科学分析,还在纽约布鲁克林的 BioBAT 艺术空间创建了名为 CHANNEL 的沉浸式装置,展出雕塑、印刷品、声音和投影,以及 300 加仑的原位高湾沉积物和水,这些沉积物在过去 9 个月中不断生长。这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不仅有助于阐释科学研究,还能为科学探索提供新的视角。创新挑战赛:学院组织各种创新挑战赛,鼓励学生和研究者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25 年,学院的青少年科学院继续通过由行业领先公司赞助的 60 天创新挑战,让学生团队在 STEM 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这些挑战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让他们体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人工智能与社会研究:学院的 "人工智能与社会奖学金计划" 将技术 AI 研究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视角相结合,培养新一代多学科学者,为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未来应用提供信息,造福人类。这种跨学科的培养方式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挑战。
展开剩余3%END注:上文内容部分来源网络。由于文章推送未能及时联系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
高引学者智库
聚焦全球各个国家的主要科学组织,硬核解读,追踪重大科学突破,挖掘组织背后故事与趣闻。为科学家、科研机构及创新企业提供全链条科技申报与成果管理服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相互交流。
发布于:北京市金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