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炒股证券配资网
清朝的帝王中,最为人熟知的无疑是康熙、雍正与乾隆,尤其是康熙与雍正这对父子,常常被影视作品和小说描绘为复杂且多变的治国者。尽管两人身为父子,治国理念却截然不同:康熙提倡仁德宽宥,而雍正则更加杀伐果断、铁腕治国。时至今日,后人对于康熙所谓的“仁德”依然有诸多质疑,认为他的仁爱更多的是对王公大臣的宽容,而对普通百姓的治理反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尤其在康熙晚年,他对那些官员的贪污腐败和失职行为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国库空虚,民生困苦,百姓怨声载道。
然而,在康熙二十年的时候,局势却发生了显著变化。两位高官的自戕震惊了朝廷,他们分别是平凉提督王辅臣和抚远将军图海。为何这两位过去一直受到康熙宽容的高官,竟然在此时做出了如此绝望的选择?他们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剩余83%首先,我们从王辅臣的故事开始讲起。王辅臣,这个名字或许让人联想到他是一个汉人,毕竟在清朝初期,汉族身份能在朝廷获得如此高官职位,绝非易事。王辅臣作为一员猛将,他不仅具有过人的个人武力,能够在战斗中以一敌多,且在战场上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战术能力也非常出色,善于抓住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机会。
然而,王辅臣的名声并不好,甚至可以说非常差。他背离忠诚,转投不同阵营,四处游走,最终成为了一个令人唾弃的历史人物。王辅臣的出生背景颇为普通,来自大同的贫民家庭,原本姓李。年少时,他沉迷于赌博,差点被逼入绝境。那时的太平年间,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几乎没有机会有所作为。然而,命运让他赶上了李自成的起义。在加入农民军后,凭借着出色的表现,王辅臣逐渐获得了起义军将领王进朝的信任。为了拉近与王进朝的关系,他甚至改姓为王。李自成败北后,王辅臣毫不犹豫地投向了满清,跟随姜瓖投降。
然而,清朝对于王辅臣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他的功绩和赏赐都被削减,因此王辅臣很快就变得不满,并重新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占领了大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的表现不容小觑,数次击退清军,给清朝的阿济格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然而,王辅臣的抗清之路并未持续太久,当多尔衮大军准备进攻山西时,王辅臣决定再次投降,转而效忠阿济格。
很快,王辅臣在阿济格的推荐下,获得了清朝顺治帝的重视,参与了清军攻打南明的战争。随着战争的推进,王辅臣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被提拔为总兵。在这个过程中,王辅臣与吴三桂建立了紧密的关系,通过吴三桂的帮助,他得以进入云南,并参与了平定南明的战斗,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王辅臣并没有在这段时间内保持忠诚。在与吴应麒发生冲突后,他迅速转投其他辅政大臣,最终获得了康熙帝的赏识,并在康熙二十年被任命为平凉提督。经过数次反复横跳,王辅臣终于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清朝西北地区的掌权者。
然而,随着权力的逐渐上升,王辅臣的本性并未得到改变。他仍旧与吴三桂保持联系,互相通信不断。当“三藩之乱”爆发时,王辅臣的表现更是令人困惑不已。叛乱初期,他认为吴三桂等人难以成气候,便将吴三桂送来的劝降信交给康熙帝。然而,叛乱的初期爆发速度之快,清朝措手不及,整个局面一度陷入了危机。康熙帝的应对也有所失误,形势一时变得岌岌可危。
就在叛乱的第二年,王辅臣再次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他转而投向了吴三桂一方,声称愿意与其“反清复明”。王辅臣的能力毋庸置疑,他在归降后迅速调集军队,几次击败清朝军队,逐渐占领了秦州、庆阳、平凉等地,西北局势陷入了动荡。为了应对这一突发局面,康熙帝派遣董额出征,但董额连攻八个月都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最终康熙帝决定派遣图海前往平凉收复失地。
康熙帝原本并不打算使用图海,因他曾因在察哈尔平乱中的激烈手段被朝廷弹劾。考虑到战事紧急,康熙最终决定让图海接管战局。图海接到命令后,迅速前往甘陕战场,在抵达平凉后,他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行侦察周围的地形和王辅臣的兵力布置。通过周密的准备和心理战术,图海最终成功使王辅臣决定投降,迅速收复了平凉。
这一战对于清朝来说意义重大,平凉的收复标志着西北战局的转折。在随后的平凉之战中,图海不仅完成了军事上的胜利,更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战和策略,成功让王辅臣选择了投降,而没有发生一场血腥的冲突。
康熙帝对图海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图海不仅被提升为西北战场的指挥官,还得到了大量的褒奖。而王辅臣虽然被撤去兵权,但康熙帝仍然在名义上保全了他,并安排他继续担任平凉提督,甚至为其家人提供了保护。然而,王辅臣知道,康熙帝并没有完全宽恕他,多次背叛的行为已经让皇帝心生怒火。于是,他在1681年7月,选择在家中自尽,以避免牵连到图海。王辅臣的死,引发了朝廷的关注,康熙帝在得知王辅臣的死讯后,虽然未表现出过多的情感波动,但他心里清楚,王辅臣之死是他自己选择的结局。
图海虽然在王辅臣死后履行了保护承诺,帮助掩盖了死因,但康熙帝对他的态度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康熙曾多次劝慰图海保重身体,但在王辅臣死后,图海的地位开始动摇。最终,图海也未能逃脱命运的摆布,在1681年12月19日去世,官方宣称是自然病逝,而民间却流传他是吞金自杀,以求自保。
康熙帝的对图海的最后态度,展现了他对图海信任的丧失。尽管他曾多次对图海表示关怀,但在王辅臣死后,他便开始疏远图海。随着图海的死,朝中的一些权臣趁机揭露了他过去的不法行为,甚至有人指控图海与王辅臣有秘密勾结。最终,图海的结局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中的一段悲剧。
发布于:天津市金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