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沙线上股票开户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李奇微军事能力比麦克阿瑟强?——萨沙问答第112集
李奇微的军事能力与麦克阿瑟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麦克阿瑟被视为一位战略大师,他的强项在于制定宏大的战役战略,擅长调度整个战场的资源和部署,而非亲自参与每一场具体的战役。相反,李奇微则是一位战役专家,他非常擅长指挥一场场具体的战斗,且同样具备相当的战略眼光,能够在实际战斗中作出应变和调整。
从战绩上来看,麦克阿瑟无疑更为显赫。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麦克阿瑟虽然在菲律宾惨败,导致7万美菲联军投降,但这场战役并不完全由他负责,因为当时盟军在东南亚的力量十分薄弱,面对数十万日军的进攻,抵抗几乎是徒劳的。可以说,这不仅仅是麦克阿瑟的失误,连珍珠港的轰炸也让美国陷入了被动,英军更是连连溃败,最终逃到了印度。而麦克阿瑟的表现虽然受挫,但从中将升任为上将,可见美国政府并未过度责怪他。
展开剩余79%然而,麦克阿瑟的后期表现却显著提升。1943年,他被任命为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运用他的“跳岛战略”取得了辉煌战果,连续打下菲律宾群岛和冲绳岛,成功打击了日本军队,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与此相比,李奇微的战绩则逊色许多。麦克阿瑟在1944年已经升任陆军五星上将,而李奇微直到战争结束后才晋升为中将。在1950年6月,当时的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因车祸去世,李奇微才接任了这一职务。1951年4月,杜鲁门总统因不满麦克阿瑟的战术风格,决定罢免其职务,这时李奇微才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的资历和战功,显然无法与麦克阿瑟相提并论。特别是李奇微在二战中主要担任空降师长或军长的职务,远远无法与麦克阿瑟那种指挥千军万马的大规模战役相比。
李奇微的真正战功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尤其是在他接管美军之后,参与了多次大规模战役。可以说,李奇微在这种环境下展现了不小的能力。
麦克阿瑟为何判断失误,导致朝鲜战争的失败?
麦克阿瑟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他对志愿军的实际战力了解不足,尤其是对中国军队的轻视。他认为志愿军不过是轻装步兵,无法与美军的重装部队抗衡。事实上,这种轻敌的心态直接导致了他在战斗中的失误。麦克阿瑟曾愤怒地对那些持谨慎态度的部下喊道:“几个中国洗衣工,竟然把你们吓成这样?”他在第一次战役中经历了小规模的损失,但依然坚持进攻,结果孤军深入,最终在第二次战役中遭遇了惨败。
李奇微上任时,和麦克阿瑟一样,对志愿军的实力并没有充分认识。在第二次战役中,美韩军勉强撤退后,李奇微决定反击,并提出“就地死守”的战略。然而,他的优点在于务实,看到士气低落后,他迅速调整了战略。李奇微指示部队若无法抗敌,应迅速后撤。这一决定在实际战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第三次战役中,南韩军队因李奇微的及时后撤而避免了重大损失。美军在朝鲜境内撤退时,由于志愿军的攻势过快,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导致志愿军处于战斗力最弱的状态。李奇微趁机发起反攻,并利用美军的重武器优势推进,迫使志愿军步步后退。然而,彭德怀也很机智,他主动撤退,引诱美军进入埋伏圈,实施反击。李奇微再度遭遇挫折,但他却利用这一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
李奇微的最终胜利
李奇微的第五次战役可以被看作是他在朝鲜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美军通过精心策划的撤退和火力压制,成功对志愿军进行了大规模杀伤。尤其是在“铁原阻击战”中,志愿军的63军经过长达13天的苦战,损失惨重,仅剩下2000人。
尽管李奇微的军事能力并不比麦克阿瑟强,但他展现了超凡的应变能力。美军作为一支职业化的军队,在作战中随时会研究敌人的特点,并找到应对之策。无论是李奇微还是麦克阿瑟,他们的成功背后都有大量优秀的幕僚和军官的支持,而非完全依赖个人的决策。
结语
李奇微与麦克阿瑟的军事风格各有千秋。麦克阿瑟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让他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传奇,而李奇微则凭借灵活的战术调整和对战局的深刻洞察,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重要胜利。两者各自的优势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和局限性。
---
声明:
本文参考资料来自多方文献线上股票开户,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天津市金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